2014 年,慢慢走

按照惯例,年底都应该写写年终总结。可是我已经几年都没写了,上次写还是在 2011 年吧(链接)。

2014 年最(wei)大(yi)的变化就是女儿上幼儿园了,我从此开始早起送下午接的规律生活。

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孩子能学到独立,也能学到社交,更能过得健康和开心。当然不是所有幼儿园都这样,但我们选的这个幼儿园我是有信心的。不过对于一小部分每天和我一起到幼儿园接送的家长,各种溺爱、插队、乱丢垃圾等行为,我只能叹息。

妻子换了几次工作,在各种因素权衡中不断选择和探索,年底终于在一个更好的平台落脚。父亲母亲依然没太大变化,身体基本健康,也有各自的事情可做。

我自己其实没什么变化,工作没变,样子没变,体重也没怎么变,倒是今年运动多了一些,主要是晨跑和爬楼梯。每次跑步,一款手机应用都帮我记录下来了(链接)。现在看看,其实也跑得不多,明年要加油,可以考虑去游泳。

工作嘛,还是那种人人羡慕的在家办公,其实我自己也挺羡慕的。

有个特别遗憾的事就是近两年书读得太少。《西游记》从 2013 年底读到今天,才只读到黑风怪偷袈裟,一本《智能时代》读了没几页就放在书架不动了,买了一堆《科幻世界》杂志(电子版)还没开始看。大概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打游戏和看美剧上了。

好了,没什么总结的了,都是流水账。生活其实就是应该慢一些,轻松一些,虽然过去有多大的理想,不代表一定要为之打拼出个什么成就。理想只是一盏远处的灯,照着前方,我们慢慢走就是了。

年底终于收到半年前预定的高大上虚拟现实头盔,还没怎么玩,明年好好体验。还有模拟驾驶用的方向盘,一直没有合适的支架所以没怎么玩,明年打算买个支架。还有想买一个好点的体感枪,配合虚拟现实头盔,不要太爽。啊,不是故意拉仇恨啊,别人都买房买车买奢侈品,我就买点玩具,根本不算事啊。

好了,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吧。总之,慢慢走。

最后上一张道出我们心声的图。谁不是呢,对吧?

自言自语 002

过去的某段回忆越痛苦,回忆的时候就会越感觉愉悦;反之?

我曾经很喜欢一句话:路还要走,梦还要做,走路时我很痛苦,做梦时我就大笑。
现在想来,感触却不那么深,应该是因为最近走路不痛苦了,于是做梦也就不那么美了。其实还是怀念那种有苦有甜现实梦境对比强烈的生活。

为新生活祝福

今天是在上海的最后一天,也正好是2011年下半年的开始,明天就要踏上回家的火车。

昨天和 imo 同事们最后一次聚餐,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每一句都是真心话。在 imo 奋斗了一年,成长了很多很多,这不是空话,除了我自己切身体会之外,还有领导的认可和鼓励。imo 的每一位同事都非常可爱,各有性格,相处非常融洽,这一年过得非常开心。很感激。


而现在,还有同样可爱的一群人在等着我回去。我的家人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会用尽全力让你们过得更快乐;将来陪伴我一生的爱人,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再多的困难也有我扛着;我的朋友们,分别太久了,加上我的性格,可能一时还不能马上适应近距离的接触,但,过去的那种无话不说的感觉,总会找回来的。还有我即将出生的宝宝,我期待着与你相见,对了,名字还没帮你想好,我们会抓紧时间的。

还记得很清楚,十年前,离开昆明前,也是一大帮朋友在家里聚餐,为我在上海的未来祝福。十年后,同样的情景。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朋友,从小到大都是。

所以,在哪里都一样,关键在于哪里的人们更需要我,这不是一个容易衡量的指标,所以我倾听了命运的召唤。

好了,祝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越来越幸福。

命运的召唤

十年前离开昆明来到上海,现在准备回去了。

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要回去,原因很多,但总结出来就是:命运的召唤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经历一个个转变,比如开始上学、开始上大学、毕业开始工作,都是转变。这次我回昆明,也是转变,而且已经是在一个状态很久之后了。以前上学,每次转变距离上一次最多也不过4年,这次从大学毕业算起也有6年了。该转变了。

从前每次转变前,都会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但现在不会了。以前总感觉找不到下一步的路,现在知道了,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找出来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父母在昆明。父母一面希望我自由发展,一面也希望能不要远在天边,很矛盾。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不再矛盾。

千万别为我将放弃的工作惋惜。现在的工作很好,甚至我已经当作自己的事业了。但放弃也无妨,我还有更有价值的事可以做。

我回去以后,身份也会有很大转变,我将成为一个父亲。肩上的担子就是我幸福的理由。

我暂时不透露回去后会做什么事。好吧,其实我也还没想好。

自言自语 001

4月10日
朋友们走的路,就像一棵树,以前都在树干上走,后来就各自走自己的树枝了,互相越来越远。这很好,世界因此而丰富。我们其实不需要互相理解对方的生活,甚至不需要了解。我知道我的大部分朋友不容易理解我的生活,所以我一般也不会说。

3月29日
遗憾的是,我曾经热切关注却没有付诸行动的那些点,大部分都被事实证明符合了发展趋势。这恰恰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至少我对整个未来依旧充满信心。

成功失败神马的都是浮云

前几天推荐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的关于“性格、爱好”和“聪明、勤奋”的一些观点,个人觉得很有道理。不过有网友也提出一点异议,于是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主要关于“价值创造”和“快乐、幸福”,我的观点如下:

所谓的价值创造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实现的人生目的,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的快乐幸福更重要。

价值创造,就是人通过生产活动对社会发展做出促进的贡献。我们小时候都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样教育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社会需要创造价值的人,越多越好。不过对于每个人个体来说,这样的教育可能会造成对人生的误解。社会是人在推动发展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在推动,其实只要一小部分人的努力就能有足够的能量推动了,大部分人是在消费(也可理解为消耗,但不是贬义)社会的能量。这大部分人不创造价值,有的是因为没有能力,有的是因为没有意愿,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因为有着一个群体观念:创造价值才是成功,于是有的人总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这就错了。人生在世,生命短暂,不应该对自己要求苛刻,只要能每天坦然地度过,能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就足够了,也就可以说是成功了。

之所以有一部分人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是因为创造价值这件事让他们感觉到了快乐和幸福。所以,创造价值与否,跟幸福没有直接关系,跟人生成功和失败也没有直接关系。嗯,所以,成功啊、失败啊神马的,都是浮云啊。

另外再联想到关于勤奋的问题,同样的,我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甚至任何人都不应该这么做。这些行为导致的结果虽然可能有价值的创造,但其实带来了大量的痛苦和折磨,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这些并不是勤奋,而是被勤奋,真正的勤奋是没有痛苦的,虽然会有劳累,会有疲惫,但心里绝对是保持愉悦的。真正的勤奋源自哪里呢?

一旦人有了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爱好,就会不自觉地勤奋。并且性格和爱好往往也取决于天赋。

所以说,勤奋也是天生的。当然,勤奋也是可以培养的,因为爱好的产生也依赖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在自己不喜爱的领域里奋斗,那他一定是整天劳累的,不快乐的,是悲伤的,也就等于是失败的,不管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也枉然。如果是为自己热爱的事业,那就不一样了,他不管干多少活,只要在身体承受范围内,他都不会感到累,而即使到最后也没有什么成绩,同样还是成功的,因为他在整个人生中,每天都是充实的、快乐幸福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爱好,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勤奋。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没有爱好的人也绝不可以好吃懒做,该做的事要做,要让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物质上安逸,精神上安稳,在这个基础上,好好享受生活就可以了,别为没有成就而烦恼,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你人生的成功。

关注自己的内心

本文是一些与朋友交流中总结出的我自己的思想片段。

 

与积极的言语为伴

我们生活中会有不得意的时候,也许会想到一些消极的东西,会对朋友或者陌生人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话,比如“死”、“绝望”之类。

但这类字眼是非常刺眼的,每当看到,我就会感到非常心痛,甚至非常愤怒,它们是邪恶的,是不应该存在在世上的。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思想,其实就是我们的朋友。交朋友,我们都知道要慎重,不能交坏人,不能交卑劣的人。同理,言行、思想,也不能有坏的词语,卑劣的字眼。

我们要避免说话时含有这些不好的词汇,思想中更要彻底杜绝。我们要时时与高尚、快乐的人为伴,同理,也要与高雅、理性的语言为伴。

 

幸福,有两个步骤

  1. 抛掉欲望
  2. 拾起自我

世上的众生,多半握着欲望,而自我早已找寻不到。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并不是不努力、不创造、维持现状。

所谓自然,就是世界存在的基本原因。在没有人类的时候,没有我们这些卑微的思想的时候,世界万物还是会进化。也就是说,进化、进步、发展就是自然。而人,在世界需要我们努力的时候去努力,机会来到时把握住,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等天上掉馅饼。我们身为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也是自然的推动因素,我们不能把自己和世界分割开,馅饼可能来自我们以外的世界,也会来自我们自身。

所谓“争取机会”只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实际是,自然安排了一个机会,而创造机会的恰好是你自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中间的一串可以去掉,变成人法自然,就是说,人的一切都是自然决定的。我们成功,我们失败,我们发财,我们功成名就,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有点像宿命论,但不尽相同。我们要努力,这是不能否认的。如果不努力,坐以待毙,就是在违抗自然。

 

关注自己的内心

这句话是我们的解药,如果我们内心空虚,或者茫然失措,就需要这副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很丰富,但我的问题是:内心那么丰富,你关注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内心丰富的人还会空虚。是因为我们被现实蒙蔽了眼界,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了过多的依赖,在外界变动的时候,有所失去,便忘记了自己的内心的丰富,忘记了自己所拥有的,还有自己本身的价值所在。

有朋友说“我关注了,但是我的内心欲望无边,所以想让它自生自灭”。我说,那就不对了,关注,不是盯着看,不是看看就完了。比如你很关注你的小狗,你就会爱抚它,精心喂养它,让它更好地成长,对不对?如果小狗生病了,你会不会让它自生自灭?

养小狗要用食物、玩具,等等,外部设施。内心也一样,不能只靠心来养心,要用行动,最好的就是细微的行动,细微的习惯改变,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由电视购物引发的思考

在非黄金时段,打开电视看一下,一定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电视购物,无论卖手表还是手机,都是标准配置:一个男人,一个(或两个)女人,男人带着时而神秘、时而凶恶的眼神,疯狂地吹嘘着商品的超越现实的优势,女人则歇斯底里地应和着男人,为那些我们打死也不会相信的功能和品质哇哇地尖叫。

存在即合理,越来越多这样的推销出现在各大电视台,包括电影频道(还好科教频道好像没有),一定是有市场的,一定有不少人会拨打订购热线,或许是将信将疑的,也或许是毫不犹豫、激动不已的。一般情况下,我是无法理解这些订购者的。但还是那句,存在即合理,我应该试着去理解他们。

那些被推销的商品都是什么样的?是低档商品。如果正常销售的话,比如放在地摊、夜市等地方,卖个低廉的价格,是非常适合低收入人群的。但是,在电视上一包装,牛一吹,价格就上去了,而且还仿佛相当的物超所值。结果就是,不识真相的低收入人群极度渴望得到它们,连中高收入的人群也眼馋了,最后在主持人一遍又一遍的吹嘘和挑逗下,心动转换成了行动。

 

我说这些的目的之一就是表达我对购买过和即将购买这些商品的人们感到的遗憾。他们亏大了,却还以为赚大了。当然也有醒悟过来的,但已经晚了。当然,这些人是无辜的,我也绝不会去看不起他们,他们只是因为缺乏接受外界真实信息的条件,而造成认知有偏差和不足。

目的之二是要公开赞赏发明这样形式电视购物和将之发扬光大的人们,他们太聪明了!太聪明了!我看到推销过程中的那些语言措辞非常棒,还有很多炫目的视听特效更棒,比任何国内制作的影视或动画片都要强。

然而,目的之三,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是批判这些推销制作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许不仅仅是他们,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道德观和价值观。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有文化的流氓。他们为了金钱的利益,不惜疯狂地喊着违背良心的谎言,去愚弄不懂真相的人们。

作个假设,权当美梦一个吧,如果这些聪明人把他们的力量贡献到真正的文化传播事业、教育事业,那将是多么美好啊,上面提到的缺乏接受真实信息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整个国民的文化水平就能提高,就能有更多的人能投身到文明发展建设中来,这样人类文明就能有非常迅猛的发展。

梦醒来吧,现实不是这样的,现实是大家都在为眼前的金钱而忙碌,几乎没人会想起文明建设这个无聊的东西。

当然,如果仅仅没人想起这事,也就罢了,该挣钱的挣钱,该建设文明的建设文明。但是,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因为有很多人,不仅不建设文明,而且还在破坏文明。不是小打小闹地打砸抢(那不算什么,可以被平息),而是用我们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控制着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阻断我们获取知识的光明大道,把我们封闭在充满和谐谎言的牢笼中。

 

唉,算了,还是忘掉现实,开心一下吧,进短片: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c0MDM2/v.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