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 iPhone

本文主要讨论关于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的一些理念和价值观,不涉及具体操作步骤;也不仅针对 iPhone 用户,其他智能手机用户也可以参考。

很多人不会使用 iPhone,当然,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我就不举例了。我就说说我自己是怎么使用的吧。

首先是基本功能,短信电话就不说了,与一般手机没什么区别。关键在通讯录。很多人都曾经因为各种原因丢失通讯录,隔三岔五就有朋友问我重新要手机号码。如果是使用普通手机,其实可以把通讯录存在 SIM 卡里,不过遇到手机被盗等情况就没辙了。如果是 iPhone,那这根本就可以完全避免,通讯录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同步到云端,还可以在网页上直接管理联系人,iPhone 上会自动更新。所以我完全不会担心联系人会丢失。

其次是常用的日程安排和任务管理。相信大部分人没有这些需求,因为多数人的日程和任务不是由自己管理的。我能主导自己的日程和任务,所以我每天都在依靠这两个功能管理我的工作。iPhone 的日历以及第三方任务管理应用通过云端同步功能,让我能在电脑创建任务,并在任何时候使用 iPhone 查阅,或者直接标注某个任务已经完成,还有定时的短信提醒让我不会遗漏任何任务。

还有一个并不起眼却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随手记录。iPhone 自带了记事本,但是对云端同步支持不好,所以我使用第三方的笔记应用,能随时随地记录和查看一些重要资料、灵光一闪的想法或者某个临时的电话号码,同步到云端,在电脑和其他终端上也可以去慢慢整理。

以上所述的是常用功能,大家都会用到,但假如没有云端同步,那它们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你的 iPhone 同步了吗?

接下来,是一些社交应用,比如 QQ、新浪微博等,主要就是闲暇时能看看朋友的动态,也分享下自己的状态。特别要说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签到应用,我随时点几下就可以发布“我在某某地方”的状态,朋友还可以直接看到周边的地图。顺便提一句,我把网上的很多社区帐号都做了同步,发一句话,N个地方都能看到,因为我的朋友分布在不同的社区,这样能让尽可能多的朋友看到。

然后就是信息的获取,我不喜欢看新闻,国外的新闻太遥远,国内的新闻不是太和谐就是太黑暗,所以我从不使用类似门户网站的新闻应用,也不会去看“全球新闻”一类的网页。根本上说,我更愿意去主动寻找我感兴趣的信息,或者让信息源只提供适合我的东西。所以我使用的是订阅工具,并且经过几年的积累,我筛选了一批非常棒的信息源,其中有业界高人的博客、也有高质量团队的文章;既有关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理论、也有世界科技前沿的动态;当然,还有几个好朋友的日志。

除了订阅,还有一个被称为“稍候阅读”的理念。比如我在上班,无意浏览到一篇关于游戏的文章,我很感兴趣,但工作时间并不允许我进行深度阅读,我就把他放到“稍候阅读”的列表里,回到家,或者在路上,慢慢阅读。iPhone 上的一个应用还可以把列表中的网页先下载下来,即使在地铁等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也能阅读。

社交和阅读有些扯远了,这些主要是在电脑上去做的事,在 iPhone 上只是一个延伸。

在真正闲暇的时候,需要一些娱乐,比如看电影。很多人抱怨 iPhone 对各种视频格式支持不好,那是因为他们不会用。其实很多抱怨都来源于无知,或者说没有知道的意愿,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iPhone 的强大来自于海量的第三方应用,它们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我用 iPhone 看电影,有三种方式:

  1. 在线看。在有互联网信号的环境中,在 iPhone 直接打开网页或者应用在线看;
  2. 通过电脑看。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然后舒舒服服躺在床上,通过 WIFI 直接看(通过 WIFI 连接电脑还能做很多有趣的事,之后再说);
  3. 把电影复制到 iPhone 里,随时随地看。但我一般不这么做。

不过 iPhone 屏幕太小,我并不常用它看电影。

听音乐就不用说了,iPhone 直接继承了 iPod 的所有功能。

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娱乐:玩游戏。我玩游戏的需求并不高,毕竟我需要抓紧时间做更重要的事。很多优秀的游戏不是免费的,所以我一般都下载免费的小游戏,当然也购买过几个值得收藏的游戏。

我只下载正版游戏和应用。虽然我的 iPhone 是越狱+破解的,但我不会借此便利而去不花钱地享用本该付费才能获得的服务,我必须尊重开发者的劳动,因为我也将是他们中的一员。

另外还有一些高级的功能,一般人用不到的。比如远程桌面,我可以在 iPhone 上直接连接任何一台电脑,去直接操作电脑,这个功能在某些时候相当有用;还有管理远程文档等,但用的不频繁,就不深入讨论了。

iPhone 为我带来了什么

我并不能算是一个热衷的 Apple 粉丝,因为我从来没有对 Apple 的产品动过钱包(心肯定动过,但没动过钱包,价格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几年前,当 iPhone 诞生的时候,我同时以旁观和敬仰两种的心态微微关注着。多年后,iPhone 的第四代产品即将问世,而我,终于出手了,不过并没有追赶潮流,而是买了一台可能是国内最低价的、第一代、8G最小存储容量、二手的 iPhone。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对待任何工具的态度是“能用就行”,我拥有和购买的工具,小到螺丝刀,大到笔记本电脑,无一不是价格便宜但性价比高的。我不会让我的工具有多余的功能,倒是常常碰到工具不够用的情形,当然也总能有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成了,再考虑花功夫制作或者购买需要的工具。

这次购买 iPhone,不是因为 iPhone 很流行,不是因为拥有它我可以变酷,而是真正因为我现有的所有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了。我为此承受了许久,一直在寻找能解决此问题,同时还能满足“能用就行”原则的某样工具。找了很久,终于肯定,这个工具就是 iPhone。

iPhone 的操作方式,全部用手指触摸,的确很酷。但酷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样的操作非常流畅、高效;指哪儿打哪儿,不用狂按上下左右键,在一堆菜单和图标里奔波;模拟真实世界的质感,让任何人不用思考就马上能明白该怎么样操作。

iPhone 更好地满足了我打电话和发短信的需求。当然,其他手机也是可以的。但实际情况是,我之前使用的手机通话质量不高,发短信不会自动保存发送记录,联系人查找不方便。而 iPhone 把这些事都完成得相当好,联系人列表即使很长,右侧的一列字母也能让我能迅速定位到适当的位置,找到联系人。

iPhone 彻底满足了我随时随地联网的需求(不是上网,是联网)。之前的手机能部分满足,比如可以浏览部分网页,但需要忍受缓慢的上下键操作、小屏幕下“被优化”的网页显示;无法安装软件,所以只能使用 WAP 版的QQ,要看新消息需要刷新页面那种;阅读订阅的文章,也只能不断刷新和跳转。但 iPhone 让一切都改变了,网页显示很棒,所有样式都与电脑上看到的一致,屏幕小没关系,手指滑动就能放大缩小,双击某个地方(比如某段文字或某个图片),自动就把这片区域缩放到最合适的样子;我可以下载安装 QQ、MSN、阅读器,让聊天、阅读文章不再需要刷新网页;还有很多网站都开发了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新浪微博、开心网、大众点评网、支付宝等等,让更多的网络生活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还有,电子邮件也是非常重要的,iPhone 的 Mail 程序让管理邮件非常轻松,还能随时帮我看看有没有新邮件,有了就提示我。

iPhone 解决了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烦恼和问题。比如,外出时,我在哪儿?我要去某地怎么走。之前的手机也能有所帮助,比如某次外出办事,确实使用 Google 地图搜索手机网页版找到了需要的某个银行,只可惜太慢,首先要思考当前位置是哪里?如何描述,机器才能明白?输入文字花了不少时间,最后地图显示出来了,很小的一个图片,如果要想查询如何到达,那就要费另一番功夫了。但 iPhone 上有 Google 地图的程序,可以自动识别我当前的位置,这点非常棒。我还下载了一个应用程序,打开后就能在地图上显示我周围附近的饭店、公交、厕所等等设施。

iPhone 让我更好地管理生活工作的安排。如果接下来的某天要开会,我会在日历程序中添加一个事件,在会议前,iPhone 会提醒我;如果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准备开发网站的某个功能,而且是要在某天前完成,我就在 Todo 程序中添加任务,每天我会看到我还有几天去完成它,然后不断调整开发方案;如果我临时需要记录一写东西,比如去朋友家前朋友告知的楼下电子门的密码,那我就写到备忘录程序里,到朋友家楼下时,拿出 iPhone 看一眼就行。

iPhone 满足了我路上听歌的需求。虽然我之前并没有这个习惯,但不是没有这个需求。我希望随时随地能听到音质良好的音乐,却不希望身上多携带一个累赘。

iPhone 满足了我闲暇玩游戏的需求。我平时很少玩游戏,因为有别的更重要的事要做、或者某些好玩的游戏无法在我简陋的设备上运行、或者我确实不爱玩游戏。但这不代表我没有玩游戏的需求,当我在地铁中无聊地等待一小时慢慢过去的时候,我真的很需要一点打发时间的娱乐。iPhone 做到了。

这些都只是一部分,真的。iPhone 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无限容量的工具箱,里面有无穷的工具可以选择,几乎能满足我的任何需求。

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着自己开发 iPhone 的应用程序,让我在找不到合适工具的时候,能自己制作。